值班电话: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观点首页 > 专家团队 > 专家观点

陈嘉禾:香港市场的中盘股购买术

作者:陈嘉禾

陈嘉禾,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赫尔大学国际和金融经济学学士,牛津大学经济和社会史学硕士,2006年加入上海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任固定收益投资经理助理,2008年加入了信达证券,任并购部行业分析师,2009年加入信达研究发展中心,任股票策略与量化策略分析师。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股票策略和量化策略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并兼任央视商业亚洲节目的特约金融评论员、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专栏作者。



在《吕氏春秋·察今》中,有这样一句话:“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就是说,我们不能照抄前人的经验本身,得看这个经验到底是怎么总结出来的,然后再用同样的、制定经验的方法,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方为有效。在投资中,这种思想尤其必要。这里,就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在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经发明了一个“小公司购买术”,就是专门在小市值股票中寻找超额收益,在美国市场颇为奏效。结果,我们的一些投资者照猫画虎,也在内地和香港市场,大谈小公司购买术,只要市值小就是好。

问题是,林奇之所以在美国寻找小公司,是因为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上市公司,所以小公司很少有人覆盖、估值低、数量多,容易找到又好又便宜的标的。所以,彼得·林奇的“小公司购买术”,其实应该是“被人忽视的冷门优质股购买术”,也就是价值投资的精髓,又好、又便宜,而不是单纯的“市值小就是好”。

而在内地和香港市场,情况却都不是这样。内地市场姑且不论,从这个“又好又便宜”、“质量好+被忽视”的角度,我们再来看香港市场,就不难发现,香港市场最符合“质量好又被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标准的,在不少时候,往往不是林奇的小盘股,也不是经典机构投资者的大盘价值股,而是中盘股。

一方面,香港市场流动性不好,投资者又以迷恋大公司的高稳定性、高知名度、高透明度的国际投资者为主导。可以理解的是,他们远在万里之外,坐在伦敦、纽约、悉尼的租金不菲的办公室里,猴年马月也不一定来中国市场一趟,即使来了也往往是浮光掠影的拜访上市公司本身而已,从而很难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在信息选择上也就偏向于大公司。

因此,在香港市场,流动性更佳、名声更响的大公司,往往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这也就意味着,在同等资质、甚至资质略逊之下,它们都容易变得更贵。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小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整体市场来说是比较差的。举例来说,与内地市场不同,香港创业板股票中,亏损股的比例占到很大一部分。同时,太小的公司,其治理结构相对更不透明,因各种原因退市和私有化的概率也相对更高。

因此,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香港的小公司中,找到匪夷所思的便宜估值,但是投资其股票的风险,也就相对变得更大。

此外,香港市场小公司的流动性之差,是很多只熟悉内地市场的投资者难以想象的,其每天的成交有时可以以十万元、甚至万元为单位。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这种超低的流动性,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由此,要在香港市场找到彼得·林奇的“小公司购买术”中的精髓,即又好又被人忽视,就只剩下第三种选择,中盘股。在传统的两分法,即价值投资蓝筹股、价值挖掘小盘股以外,这是一个奇怪的、但是最现实的选择。

以上所描述的,是理论的推演部分,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数据挖掘。尽管在我实际的香港市场股票研究经验中,经常可以感受到这种“中盘股又被忽略基本面又不错”的情况,但是经验之谈只是个人感受,难以量化。这里,就让我用一种虽然比较机械和死板、但是总算可以量化的指标,来探索一下这个规律的存在。

首先,我选择4个指标,作为评价“又好又便宜”的标准:一个公司的前溯12个月市盈率(PE)、最近一期财报市净率(PB)、2016年财报股息率(DY)、前溯12个月盈利与最近一期财报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然后,我把Wind资讯提供的这4个数据(以2017年5月9日收盘价和当时取得的财务指标为准),分别做一个排序,然后再按PE、PB、DY、RoE的排序分别占20%、20%、20%、40%权重的方法,把这4个排序进行加总,得到一个新的排序(排序相同者以市值更大者为先),并以这个排序来定义“又好又便宜”。

也就是说,在60%的估值考量(PE20%、PB20%、DY20%)和40%的盈利能力考量(RoE40%)下(估值考量中也包含了一些盈利的考量,比如高股息派发一般和健康的基本面挂钩,因此采取6对4的分配方法),我用这个机械的方法,来计算股票按照“又好又便宜”的排名,并与市值进行对比,看看最符合“又好又便宜”标准的公司,有多少是中盘股。

当然,这种“中盘股现象”,不可能出现在所有的行业中,而且有很多只有七八家、十几家公司的小行业(香港市场只有大约2,000个公司,同时GICS细分行业有大约150个,平均每个行业十来家公司,这就意味着很多行业难以进行这样的数据测试),其样本太少、公司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可避免的,这种测试难以在所有的行业上进行。这里,我只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公司众多、或者市值巨大的行业来举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其实并不是量化检测方法、而是选择股票逻辑的思考方法,“中盘股购买术”的思想其实也可以在不能进行数据检验的行业中应用。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以下分析中,按照模型筛选出的股票名录,只是在这个粗略的模型下筛选出来的结果,用来反映一种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推论与分析。它们的具体质量好坏与否,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财务数据失真、数据提供商的数据有误、基本面偏离,等等。所以,读者绝不应当把它们视为对具体股票的推荐。

以银行行业为例,在香港市场,GICS的“商业银行”分类下,共有30家公司。按PE、PB、DY(股息率)、RoE(2倍权重)的综合排名,排在第1、2、3、4、5、6位的公司分别是重庆银行、重庆农业商业银行、中银香港、盛京银行、农业银行、郑州银行,分别位于市值排行榜的第28、18、9、20、4、23位。可以看到,其中有4只均是中盘股。

而如果把整体30家公司,用市值三分法,按市值大小平均分为3组,则最大10家、中间10家、最小10家的排名平均数,分别为15.0、13.8、17.7。可以看到,即使在整体角度,中盘股的排位也更靠前。

而在GICS的“房地产管理和开发”分类下,共有207家房地产企业,占到港股总数的约1/10。在其中,小市值公司的表现并不优秀,在总计207家公司中,RoE为负的有46家,占比22%,而其中市值位于后50位的公司中即包含了28家,占比高达56%。

而按之前的三分法将股票按市值大小平均分为3组,得到的每组平均排名分别为78.6、74.4、90.1,中盘股的74.4相对最优。

而在“服装服饰与奢侈品”项下,共有82家公司,在香港市场也算上一个公司数众多的子行业。其中,RoE小于0的“服装服饰与奢侈品”公司,达到了惊人的35家,而香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巨大差距在此也再一次反映出来。

在这个子行业中,市值大于50亿港元的公司RoE无一为负,而市值小于10亿元的44家公司,有27家RoE小于0。

在刨除RoE小于0的公司以后,剩下的47家公司中,综合排名在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卡宾、谭木匠、时代集团控股、中国利郎、乐声电子,市值分别列于第23、31、22、13、29名,没有前10也没有后10位,平均排名23.6。对于总计47家公司来说,这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盘股现象”。而按市值三分法得到的3组公司,排名的平均数分别是24.9、17.9、29.5。再一次的,中盘股的17.9是最优排位。

再以坐拥90家公司的GICS分类“建筑与工程”行业来说,其中RoE小于0的公司有17家,占比18.9%。但在市值50亿以上的15家公司中,这一数字只有1家,占比仅为6.7%。

而从市值三分法的角度来看,三个象限、即大中小公司组的排名平均数,分别是44、30、37。可以看到,中盘股的30得分,又是最靠前的排位。

由此可见,无论从理论、经验感受、还是机械呆板的数据分析,我们都可以推导出,在香港市场,最容易被投资者忽略、同时资质也相对有保障的公司,更容易出现在中盘股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盘股就一定好、大盘股或者小盘股就一定不好,只是在香港市场特定的投资者能力缺陷、思想偏见、心理决策偏差、信息获取和流动性差异、以及企业自身的基本面特质的共同作用下,中盘股在很大概率上,更容易给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带来更优质的投资机会。

来源:智通财经网





睿信方略坚持“注重实效 实现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化课程、政策解读、课题调研、干部培训、邀请国家各部委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等专业化服务。

睿信方略的核心优势:通过定制化课程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系统培训与咨询业务解决方案。

我们和客户一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帮助客户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能力的持续、稳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27层

电 话:010-59706310

传 真:010-59706315

值班电话:010-53354778

邮 箱:amc@amcorg.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睿信方略办公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