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电话:010—5335 477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观点首页 > 专家团队 > 专家观点

徐祥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精神

作者:徐祥临

徐祥临,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四次共三年多时间赴日本东京大学、政策研究院大学专题研究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长期在中央党校主讲三农问题。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由习总书记提出来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调研扶贫工作。在调研考察期间,他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个概念。

具体来说,什么叫精准?对于精准,习总书记也作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要求。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扶贫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习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是有针对性的。过去,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究竟哪些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尤其是哪些户属于贫困户,属于贫困人口?其实在这些问题上,有些地方搞得并不是很准确。所以,一些不贫困家庭获得了贫困补助,而有些真正贫困的人口被摒弃在扶贫圈的外面。然后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也是大而化之,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户的问题。还有资金使用不精准问题,造成浪费,甚至被贪污挪用等情况也都是有的。针对这些现象,总书记提出了“六个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主旨是什么,或者说他为什么要提出来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

概括地说,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是为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那就是共同富裕。从近期目标来看,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主要出发点。所以,我们要全面理解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要梳理一下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上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1979年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的时候说,我国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78年,党的十三大把小康社会这个发展目标具体化了,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具体内容是,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那么,到2000年,我们已经如期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按照邓小平当时讲的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按照这样一个标准,人均 GDP应该达到800美元,2000年我们人均GDP是854美元,也就是说超过了当时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标准。那么怎么样看待这样一个小康标准呢?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做报告的时候,对于我们的小康做了一个评价。他说:“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十六大报告中,他要求: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然后到2020年要再翻一番,然后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前后,我们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这是江泽民同志对下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个政治交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班治国主政以后,继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建设小康社会。那么,在这个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上,他还要继续解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2002年到2012年,关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得怎样呢?在低水平这个问题上,胡锦涛这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得是相当好的,在10年里,GDP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2010年时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500美元以上了,也就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中的较低水平。所以,十八大报告在谈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时候,就没有刻意提低水平问题。但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后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或者新的挑战。

当然,我们说中西部的农村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和2000年相比,发展进步还是比较快的,从绝对量来看提高得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贫困不贫困的问题,就像在前面我介绍世界贫困标准的时候说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标准。虽然大家水平都在提高,但是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如果贫富差距拉大,这对社会来说,是不稳定的。所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政以后就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来加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导向。习近平同志有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对基层的情况非常清楚,对于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习近平同志主政以后,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一定要解决贫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问题或者精准扶贫问题有哪些深入的理论思考呢?贫困问题,从现象来说,是比较好发现的。你到贫困村、到贫困户去走一走,看看他住的什么房子,看看他家里有什么摆设,看看他锅里有什么饭,大体上可以了解他家里的贫困状态。还有一些具体的指标,比如说人均收入、住房、穿衣、就医、上学等方面,都可以了解贫困的状况。

但贫困问题到底从理论上怎么看呢?习总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有他深入的理论思考。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他强调,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这段话体现了习总书记对于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深刻的理论思考。

这里面有几个概念,一个是城乡关系。这是共产党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习总书记要求要用统筹兼顾的办法来处理好城乡关系。也就是说,不要光顾着城市,还要考虑到农村;不要光考虑工业、非农产业,还要考虑农业的发展。这就叫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用统筹的办法取得重大突破。

习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应该说,在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主政时都没有明确提出这个问题。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习总书记对这个问题尤其重视,他要求我们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为了做到这一点,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加大投入力度,要让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是习总书记对于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一个思考。

习总书记在理论上把贫困问题也明确了,那么究竟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习总书记提出来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简单地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话,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也就是说,我们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还要按照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到胡锦涛一贯坚持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治国理政理念来解决。而且习总书记在发展这个问题上还强调,我们要找准路子,要构建好机制体制,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第二句话,要构筑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在内的安全网,守住民生底线。这句话主要是讲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要城乡均等,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要在文化、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方面,构筑一个网络把他们从贫困里带出来。第三句话,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书记特别重视教育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别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贫困不贫困,其实主要还是看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怎么能够在一个孩子、一个年轻人身上积累起来呢?主要是教育,所以习总书记特别重视教育问题,应该说,这一点和我们广大农民兄弟想到一块去了。

所以说广大农民兄弟应该说,绝大多数还是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有一些人他也不太重视,其实他也不是不重视,而是看到现在这个教育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收入。

从长期来看,一定要解决人口素质问题,主要是让贫困落后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和富裕家庭和城镇居民家庭的孩子受到同样的教育,在就业的时点上,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的起点,而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来说,这也是一个治本之策。


来源:《宣讲家》




睿信方略坚持“注重实效 实现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化课程、政策解读、课题调研、干部培训、邀请国家各部委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等专业化服务。

睿信方略的核心优势:通过定制化课程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系统培训与咨询业务解决方案。

我们和客户一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帮助客户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能力的持续、稳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27层

电 话:010-59706310

传 真:010-59706315

值班电话:010-53354778

邮 箱:amc@amcorg.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睿信方略办公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