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贵,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正司级),研究员,睿信方略人才建设专业委员会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公共政策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委员会副理事长。自 1972年以来一直从事人事管理与人事研究工作,在国内人事科学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讲课铿锵有力,逻辑性强,贴近领导工作实际。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河北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日本高千穗大学客座教授。拥有七项获奖研究课题,其中四项获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著有《创新与人事人才》、《人才资源开发知识读本》等学术专著、论文百余篇,并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东南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市场经济报、眺望周刊等多家媒体采访。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凝心聚力、砥砺前行、面向未来、迈向复兴的大会,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全面总结,是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再动员再部署,是对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精心绘就。党的十九大,对于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助推器作用。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内容博大精深,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报告中关于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靠的是人才,中华民族的建设发展靠的也是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还是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得到强调,同时十九大报告还要求“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习近平同志的论述,深刻阐述了人才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上的资源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物力资源;第二类是财力资源;第三类是天然资源;第四类是信息资源;第五类是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精华部分。
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这个新使命就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时代确立了新战略,这个新战略就是实施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的中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新时代也提出了新课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大新课题:一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在新时代条件下,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也曾讲过:“办好中国的好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习近平同志更是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新使命的实现、新战略的实施、新课题的破解,都离不开人才,需要集合各方面的聪明才智,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方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方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人才队伍建设具体问题的思考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段话指明了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式,人力资本服务业也被列入其中。什么叫人力资本?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曾经给出明确的定义,涵盖营养保健费、基础教育费、继续教育费和迁徙费。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联合国曾经给出过一个公式:投资生产回报率1:1;投资金融回报率1:5;投资科技回报率1:7;投资教育回报率1:10。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地区,要想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加快发展人力资本服务业。
三、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这一精辟论述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要保护企业家精神。企业是经济组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企业是众多人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家是企业的主心骨和领航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搞活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搞活一方经济。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经讲过的那样:国家的富强主要看经济,经济的繁荣主要靠企业,企业振兴关键靠人才。企业家是企业里最优秀的人才。企业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人才资本的重要构成。马云是中国当代成功企业家中的代表,他的成功给了我们三条重要的启示:第一,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团队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创业团队成功的根本保证;第三,美好的发展愿景是创业团队成长的不竭动力。二是鼓励更多的人创新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创业不能带动就业,是现阶段制约就业的最大瓶颈。这折射出我国人才培养的一大顽疾,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中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人才”居多,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企业需求的不是太多。中国汽车行业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应届大学生最不满意的5项能力是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1999年全国教育大会就提出,国民教育要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变。18年过去了,这种转变状况如何呢?不能说没有,转变是有的,但很缓慢,不能令各方面满意。早在200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人才必须具备三项核心能力:学习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其中,实践的能力,讲的就是动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这里提出了建设“三型大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这“三型人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都要有知识和技能,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知识型人才侧重于知识传播,技能型人才侧重于知识应用,创新型人才侧重于知识创造。而我国的现状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没有多大问题,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总体匮乏、供不应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想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开发造就大批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四、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这一精辟论述相对集中地谈了人才建设问题,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人才建设的总体部署。其中有八层含义: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十九大报告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人才问题、谋划人才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方面的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作用。
二是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这是干部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管干部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党管人才原则,是从党管干部原则中延伸出来的,提出于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至今已有14年了。这次十九大报告,系统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坚持的14个基本方略,其中第一个基本方略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都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是领导一切的,人才工作也不能例外,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领导,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办法。
三是进一步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习近平同志人才思想的精髓。2013年10月21日,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后来在2014年5月4日考察北京大学时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多次提出这个观点。这次的十九大报告,对怎样聚才用才给出了明确指向。报告提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
四是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思是,对选择人才强国战略的进一步确认。我国关于人才战略先后有过三种提法: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提出“人才资源强国”,2006年提出“人力资本强国”,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人力资源强国”。2010年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定了“人才资源强国”,并把它写进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人才资源强国,走的是精英强国之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人力资本强国受制于经济实力,需要雄厚的资本积累;而人力资源强国则需要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地投向高层次人力资源中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精英队伍,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实现民族的繁荣昌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种状态,还是一个过程。第二层意思是,人才强国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快,需要提速。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新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五是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为创新人才发展政策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人才发展政策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要把握好三个要点:首先,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政策。态度必须积极,不能等待,不要保守,要具有创新意识;其次,制定和实施的人才政策必须具有开放性。透明度要高,能够覆盖人才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第三,制定和实施的每一项人才政策都要管用有效。不搞形式、不做样子,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
六是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人才合理流动包括三个要素,即流量、流向和流速。流量,是指人才进出流动的比率,流动人员占全员的比例;流速,是指人才流动的频率,一年中跳槽的次数;流向,是指人才流向何方。就我国人才流动的现状看,流量和流速没有多大问题,总体判断基本正常。主要问题在流向上,基层向机关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小城市向大中城市流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向内地、沿海、发达地区流动。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出台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人才向需要的地方、向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地方流动。
七是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要想形成这样的良好局面,必须统筹兼顾好人才开发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微观培养性开发。开发的主体是家庭和学校,开发的客体是青少年,开发的目的是人成其才;第二个层面是客观使用性开发。开发的主体是单位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开发的客体是全体员工,开发的目的是人尽其才;第三个层面是政策性开发。开发的主体是党和政府以及单位组织,开发的客体是全体人民,开发的目的是人才辈出。这里要特别强调第三个层面的开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政策性开发,每出台一项人才政策,都要进行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发挥政策对于人才成长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
八是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这既是制定人才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实施人才政策的落脚点。通过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曾经提出三点: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我们的分配改革不能总是停留在“奖勤罚懒”上,要转向“奖优罚劣”。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创新团队倾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正确完整地理解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通常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个方面,奖励是激励,处罚也是激励,叫负激励。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关于人事管理方面概况起来就是四句话:人事两柄,一奖一惩,以奖为主,以惩为辅。这就是管理智慧、领导艺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华民族必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和健康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来源:《宣讲家》
睿信方略坚持“注重实效 实现卓越”的服务理念,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定制化课程、政策解读、课题调研、干部培训、邀请国家各部委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等专业化服务。
睿信方略的核心优势:通过定制化课程专注于为客户提供系统培训与咨询业务解决方案。
我们和客户一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帮助客户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能力的持续、稳定、健康的提升。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27层
电 话:010-59706310
传 真:010-59706315
值班电话:010-53354778
邮 箱:amc@amcorg.org.cn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睿信方略办公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