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军:中央党校(国际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问题学者。曾赴日本外务省国际问题研究所、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从事客座研究工作。
重要研究领域:中国国际战略、大国关系、中国外交史、外交学、国际政治理论、东南亚问题等近年来锁座的实证研究集中于中国能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国领土主权研究等,经常接受委托参加中央交办的中长期或应急课题研究。迄今为止计有数十万字学术著述,一百万字以上的翻译作品及数百万字的编著成果问世。
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2018年全面向好的周边关系,无疑对中国外交大棋盘中的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起到了制动和牵引作用。中美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也已经成为全球稳定与繁荣的支柱。
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在经历重大的战略转型。反建制派的特朗普政府明确将“美国优先”作为核心施政理念。在美国深度调整内外政策的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日趋消极。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相继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审议报告》。这三份报告都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或主要威胁。2018年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发表极具冷战色彩的演说。这些情形反映出过去几年美国朝野对华政策大辩论基本结束,美国战略界或许正在形成新的“中国观”。中美关系似乎正处于某个历史“临界点”,趋向于敏感与不确定。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的进步,根本改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也使中美关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中国崛起已成历史必然趋势,一个新的中美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中美关系中新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相互依存继续深化的同时,相互竞争关系日趋明显。中美关系的紧张和摩擦有可能成为新常态,长期构成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现在反而率先成为博弈焦点。今年春天以来,中美经贸摩擦的持续发展,引发整个世界对中美关系和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中美关系需要构建新的平衡。
面对今年春天以来美方挑起的贸易摩擦,中方坚定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发展权利,坚定奉行相互尊重、平等诚信的对话解决方式。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G20峰会期间实现会晤,双方进行了深入战略沟通,同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做出了规划。这是中美关系处于重要关头的一次关键会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做出规划,指明了方向,向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中美双方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是对中美关系的“再确认”。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中美双方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息,表现出两国关系的成熟,也展现了领导人的智慧。
中美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经贸往来十分密切,相互依赖。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中美经济的体量和关系的复杂性,使得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之间的经贸矛盾,重构中美经贸关系再平衡,尚任重道远。中美双方要珍视这来之不易的重要一步,以更从容淡定理性的心态积极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说,贸易摩擦这件事应对得当、处理得好,有可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中国加快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开放,越要加快改革。
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突发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性、复杂性表明,中美关系已从40多年以来已经熟悉的交往路径,开始驶入一个不那么熟悉甚至陌生的路径。以往的经验和路径不再好用,自然加深彼此战略猜忌,加大战略试错风险。中美关系有可能进入了一个相互试错的特殊时期,这种局面甚至有可能贯穿我未来新“两步走”的整个历史时期,清楚地显示出中国在现行国际体系中实现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面对美国战略界在对华政策方面日益显著的焦虑感,以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不断加码的“竞争”压力,中国须凝神聚气、谦虚谨慎、保持定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被对方拖入短视和鲁莽冲突的模式,不随对方跳入“修昔底德陷阱”“金德伯格陷阱”或其他什么“坑”,尽量避免犯错,绝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发展中美关系需要战略耐心,需始终把控战略大局和路径引领。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因为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外交的基石,也依旧是世界稳定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放眼世界,中国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对于我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来源:学习时报